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戏台曲话二则

    信息发布者:支海业
    2018-06-02 07:10:25   转载

    一 、大庙的牌子“亦复如是”

          灵丘县古城西隅有一座建筑恢宏的府君庙(俗称大庙)三座报殿,神路庄严,六月庙会,长林夹道直通西关。由于城建改造,大庙的遗迹已无影踪。2016年白守永先生经过长时研绘将其场景绘制复原。从这幅恢宏繁华的画卷上就可以看出府君庙中壮观的戏台场面。由于绘画的方位有限,在画中只能看到戏台的背面。可是,在一次与白守永先生相聚的时候,他给我讲述了府君庙戏台的文化。在他的记忆中,府君庙戏台台口的出檐下有一块大匾,上边是“钧天乐”三个大字,据字词典注释,这三个字的意思为来自天上美妙的音乐。戏台上中间有一层木质隔扇,隔扇的东西两侧有两个门,东门叫出厢,西门叫入厢。再出厢门上有一个小牌子,上写“幻中幻”三个字,入厢门上有一个小牌子,上写“莫认真”三个字。隔扇中间上方挂着“亦复如是”四个字的大牌子,据农机厂退休工人曹明道忆述,字体为篆体,非常引人醒目。每逢唱戏时,台前的柱子上常写着一副对联,上联:行军千里台数步;下联:洞庭花烛假姻缘。就是府君庙戏台上“亦复如是”的大牌子让灵丘城大街小巷流传下一个“大庙的牌子——亦复如是”的典故。它寓意这一个人的生活或一件事的进度没有新的进展或面貌的贬义之说。

    022222


    二、孤山的戏台——两面子


          灵丘县城东孤山村中现在仍有一座新建的“两面戏台”,台面南北双向,北台比南台略大一些,每年唱主占北台。整个戏台高大宏伟,壮丽美观。

    孤山村历来堪称文墨之乡,“两面戏台”历史悠久,建造奇特,文化典故,名扬乡里。据孤山村的老辈人讲述,原来的老戏台台高一米七八,四面包砖,条石砌台,柱顶鼓石,南北两面,挑飞挂兽,四角翘杨,雕梁画栋,非常壮观。经考察发现孤山村中有两通石碑,记载了孤山村古代修建戏台的年代和经过。据嘉庆元年的石碑载述,孤山村在康熙年间建有一座观音殿,嘉庆元年重修观音殿时建造了一座坐北向南的戏台。据另一块石碑记述,嘉庆四年孤山村的信教善人在重建“碧霞元君祠”(娘娘庙)时,修建了一座“双乐楼”(两面戏台)南向观音殿,北向碧霞宫,颇称奇观,传扬乡里。

    这座建造奇特的古戏台饱经了186年的风雨,由于年久失修,坍塌严重,濒临倾倒,在1985年将这座承载了孤山村文化的古建筑完全拆除,并在原址上修建了戏台基础。直到2012年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由晋灵建筑承建了现在这座现代的“两面戏台”。戏台建成后,由“天涯画廊”的画师白记兵在戏台两面的正墙上各绘制了一幅毛主席画像,北戏台毛主席画像旁边是其诗词《沁园春·雪》在南戏台前沿的横梁上标写着“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的横批。每年唱戏开幕之前,全体演职人员必须会同现场观众一起敬立,合唱《东方红》。两面戏台的柱子上,由本村文人李文生撰写的三付对联更是趣味深长。一付为“云彩岭下小事件成也败也见风流人物,小孤山旁大戏台是也非也演古今世事”另一付为“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武各得雅趣,音成调调成音听音听调皆有丽情”又一付为“愿听者听原看者看看听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三天。“

    虽然新建的“两面戏台”比古代戏台宽敞宏大,但是,孤山村周边的老人们仍然眷恋着清代建造的那座精美奇特的“双乐楼”。伴随着清代建筑“双乐楼”的奇观,“孤山的戏台——两面子” 文化典故传遍了唐河两岸。喻示着灵丘地区某事的成与否或某人的处事情景处于不确定的中间地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